福建省莆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第五期)
时间:2024-12-20 09:50:20 来源:开云体育登录入口手机版官网 点击量:108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规定,现将我局近期开展全市普通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有关信息公布如下:
本次公布的普通食品监督抽检信息涉及21大类食品,包括食用农产品、餐饮食品、饮料、糕点、豆制品、粮食加工品、水果制品、速冻食品、糖果制品、肉制品、乳制品、调味品、速食、饼干、茶叶及相关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蛋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蔬菜制品和食糖等。
莆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要求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不合格食品生产经营者做出详细的调查处置,依法查处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督促生产经营者履行法定义务,防控食品安全风险。
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是一种广谱高效杀菌剂。少量的农药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咪鲜胺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一定影响。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的规定,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在山药中最大限量为0.3mg/kg。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超标的原因,可能是菜农对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或滥用农药。
丙环唑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叶面杀菌剂,通过木质部向顶传导。具有广泛活性的内吸叶面杀菌剂。丙环唑是有机杂环类杀菌剂,这类农药对人毒性低,但对皮肤、眼睛有刺激。食用食品正常情况下不会导致丙环唑的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丙环唑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影响。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的规定,丙环唑在葱中最大限量为0.5mg/kg。丙环唑超标的原因,可能是菜农对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或滥用农药。
噻虫胺是一种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作用,对蚜虫等有较好防效。食用食品正常情况下不会导致噻虫胺的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噻虫胺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影响。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噻虫胺在食荚豌豆中最大限量为0.01mg/kg,噻虫胺在芹菜中最大限量为0.04mg/kg,噻虫胺在姜中最大限量为0.2mg/kg。噻虫胺超标的原因,可能是菜农对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或滥用农药。
吡虫啉属于烟碱类高效杀虫剂,内吸性杀虫剂,可层间传导,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食用食品正常情况下不会导致吡虫啉的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吡虫啉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影响。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吡虫啉在生姜中最大限量为0.5mg/kg,吡虫啉超标的原因,可能是菜农对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或滥用农药。
倍硫磷是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的有机磷农药。食用食品正常情况下不会导致倍硫磷的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倍硫磷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影响。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倍硫磷在辣椒中最大限量为0.05mg/kg。倍硫磷超标的原因,可能是菜农对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或滥用农药。
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是一种广谱、高效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无内吸作用,被大范围的使用在农林业和卫生害虫的防治。少量的农药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氯氟氰菊酯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葱中最大限量为0.2mg/kg。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超标的原因,可能是果农对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或滥用农药。
大肠菌群包括肠杆菌科的埃希氏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大肠菌群是国内外常用的指示性指标之一。其卫生学意义:一是作为食品受到人与温血动物粪便污染的指示菌;二是作为肠道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提示食品被致病菌(如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等)污染的可能性较大。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消毒餐(饮)具》(GB 14934-2016)规定,大肠菌群在餐(饮)具中不得检出。餐(饮)具中检出大肠菌群说明食品存在卫生质量缺陷,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
甜蜜素是一种常用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30-80倍,可用于饮料、果汁、冰激凌、糕点、蜜饯等食品。人体不吸收甜蜜素,几乎全部原样从粪便排出。食用食品正常情况下不会导致甜蜜素的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甜蜜素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影响。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的规定,甜蜜素在发酵面制品中不得使用。造成食品中甜蜜素不合格的根本原因有:生产经营企业为增加产品甜味,超限量、超范围使用甜蜜素。
氯霉素是酰胺醇类抗生素,动物产品的氯霉素残留,正常情况下不会导致对人体的急性毒性作用;长期大量摄入氯霉素残留超标的食品,可能在人体内蓄积,产生耐药并对同类药物有交叉耐药,引起胃肠道症状、肝功能异常、过敏反应等。
根据《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农业部235号公告)中的规定,氯霉素在贝类中不得检出。氯霉素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养殖户对使用兽药的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或滥用农药。
2,4-滴和2,4-滴钠盐在高浓度时作为除草剂使用,在较低浓度时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食用食品正常情况下不会导致2,4-滴和2,4-滴钠盐的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2,4-滴和2,4-滴钠盐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影响。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2,4-滴和2,4-滴钠盐在柑、橘中最大限量为0.1mg/kg。2,4-滴和2,4-滴钠盐超标的原因,可能是果农对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或滥用农药。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表 A.1 中列出的具有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在糕点中混合使用时,中各自的实际使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能超过 1。造成食品中该指标不合格的根本原因有:生产经营企业超限量、超范围使用,或者未准确计量。
纳他霉素是一种由链霉菌发酵产生的天然抗真菌化合物,属于多烯大环内酯类,既可以广泛有效的抑制各种霉菌、酵母菌的生长,又能抑制真菌毒素的产生,是一种食品防腐剂。纳他霉素基本无毒,进入人体内后很难被消化道吸收,可直接排出体外,人体摄入量通常远远低于安全限量,如果食用过量,纳他霉素可中和抗体,损害健康。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的规定,纳他霉素在糕点中最大限量为<10mg/kg。纳他霉素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个别生产经营企业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超量使用了该添加剂,或者其使用的复配添加剂中该添加剂含量较高;也可能是在添加过程中未计量或计量不准确。
铜绿假单胞菌是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需氧,多具有分解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能力,是重要的食品腐败性细菌。广泛分布于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易在潮湿的环境存活,对消毒剂、紫外线等具有较强的抵抗力。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对于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健康风险较大。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中的规定,铜绿假单胞菌在饮用纯净水中指标是n=5,c=0,m=0 CFU/250mL。天然矿泉水中铜绿假单胞菌超标可能是源水防护不当,水体受到污染;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卫生控制不严格,如从业人员未经消毒的手直接与矿泉水或容器内壁接触;或者是包装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所致。
特别提醒消费者,如购买或在市场上发现公告所列的不合格食品,请拨打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线进行投诉举报。